甚麼是綠色建築?
不少人認為綠色建築只是代表在建築中加設綠化外牆或太陽能板,從而做到美化及保護環境。事實上,綠色建築所牽涉到的範疇十分廣泛,影響亦相當深遠。
一般而言,綠色建築指在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減少對環境影響,同時也可促進建築物用戶的身心健康:
- 策劃建築物生命週期每一項細節,由一幢建築物或一整個社區的選址及規劃開始,到設計、施工程序,落成後的營運管理和保養,以至建築物的翻新和拆卸,都關注對環境及人的影響
- 節能、節水及善用其他資源,避免浪費;同時亦會從運用可再生能源及環保建材等方面着手,減少碳足印及碳排放
- 減少產生廢物,以及污水、空氣、聲音、土地等方面污染
- 藉設計等方法做到自然通風、自然採光、提升室內空氣質素等,為用戶提供良好的室內環境
香港的獨特環境
香港舉世知名,是個位處亞熱帶、地勢山多不平、人煙稠密且高樓處處的都市,一直以來更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逾740萬人口大部分都起居於「石屎森林」之間。
另一方面,由於香港製造業已經式微,所以本港大部分用電均來自居所、辦公室、商場等日常建築物。與建築物的相關的活動就已經佔了全港耗電量的九成,比國際間平均的四成為多,而此耗電水平更相等於全港碳排放的六成。因此,香港要節能減排,甚至要達成《巴黎協議》下的目標,推動綠色建築發展實屬刻不容緩。

私營業界的建築物
超過42,000幢

高樓及摩天大廈約8,000幢

與建築物的相關的活動就已經
佔全港耗電量的90%,
相等於碳排放的60%

日常起居的已建設區
佔香港土地面積24%

已建設區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7,330人
創建可持續建築環境的歷程
自香港首個綠色建築認證系統於1996年面世起,業界、政府及社會各界均同心合力,期望為香港創建可持續建築環境。與此同時,縱觀全球,各地在政府層面以及非政府組織之間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協作,使在城市及建築物中提倡可持續發展成為一股國際潮流。在20多年後的今天,可持續建築環境更肩負起一個更重要的使命,成為對抗氣候變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下就將本港及國際間創建可持續建築環境歷程中的大事整合,作一概覽。(只供英文版)

綠色建築認證
不少地方都有為本土而設的綠色建築認證系統,以中立的工具展示及比較建築物的環保表現,例如英國的BREEAM、美國的LEED等,而香港現行的綠色建築認證系統為「綠建環評」。
綠建環評是香港本地研發的一套建築環境評估制度,涵蓋廣泛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及完整建築生命週期。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為頒授認證的機構,並由建築環保評估協會執行綠色建築的評估。
由2011年4月1日開始,綠建環評認證成為發展項目的環保及完善生活設施獲批總樓面面積寬免的其中一項新增先決條件。經評估的項目,最高可獲寬免總樓面面積一成。
如欲了解綠建環評詳情,請按此。